外卖手套包装成避孕套,我呸!
我实在是太讨厌那些打色情擦边球的一次性手套的外包装了。
它们明晃晃地出现在外卖里,形状方方正正,带着一圈方便撕开的锯齿,颜色鲜艳而又张扬,看起来真的很像避孕套。
无论你点了什么美味,都会因为这个包装的出现而失去胃口。
只想面红耳赤地给店家打个差评,然后把吃外卖偶遇“避孕套”的尴尬经历投稿到豆瓣社会性死亡小组。
我猜这时候肯定会有人翻着白眼骂我矫情:
这就是个手套,谁规定除了避孕套以外其他东西的包装不可以是正方形带锯齿的了?
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企图用百无禁忌的纯洁心灵来让我这个老涩皮抱头鼠窜。
可是,一次性手套的外包装就是带着强烈的性暗示,绝不是百无禁忌的心灵纯洁就可以屏蔽掉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恶臭的。
前方高能预警,未满十八岁读者请尽快撤离
我们先撇开它的包装形状不说,毕竟正方形和锯齿什么都没做错。
让人恶心的是上面的文案与图片,如果智力正常的成年人看到之后能够不想歪,都值得被大家跪下磕头奉为圣人,柳下惠看到了都要喊上一句“瑞思拜”。
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套路就是包装上的文案会选择性失明地把“一次性手套”的前四个字做得极小,让一个“套”字独领风骚。
这很难不联想到什么吧!
如果恶臭包装只把目光放在“套”字上还算积德了,他们还在致力于把自己的土味骚话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只写一个“约吗”显得不够火候,想要恶臭得尽兴,一定要吟诗作对极致押韵。
把美食“尝鲜”与男女之间的“尝鲜”来个一语双关,又把“带(手)套”与“带(避孕)套”进行一个暗示,看得我直呼好家伙。
上面这种层层递进的一语双关还需要一定的文学造诣,略高的门槛丝毫挡不住恶臭的脚步。
毕竟简单直白接地气的文字才能获得最广泛的回馈,所以豪放派文案开始与婉约派文案交相辉映,争奇斗艳。
他们看准了当代青年深夜点炸鸡时敏感的神经和吃炸鸡时的愉悦,午夜时分的荷尔蒙像自来水一样哗哗流淌,一定要抓住这绝妙的时机进行精准打击。
于是,“叫炸鸡”变成了带着粉色灯光的“叫鸡”,伴随着“戴套”的加持,总会给人一种这不是正经外卖的错觉。
风尘仆仆而来的也不是骑士,而是看守所十日游。
这种文案的争奇斗艳只是冰山一角,图文并茂才是永远的神。
在不起眼的小正方形上如何极致地发挥出他们的美术功底成为急需攻克的难题。
灵光乍现后,他们决定在包装上印刷性感比基尼的图案,配上“约么”二字,真是杀伤力极强。
姐妹们以为我讨厌这些恶臭的手套包装只是因为文案与设计吗?
No No No ,我更讨厌它们出现在生活场景里。我相信不少姐妹都曾经陷入过被这东西困扰的时候。
这种困扰可能来自于你的恶臭男同事,脸上挂着玩味的笑容问你这是什么,或者用暧昧的语气告诉你“戴套”。
面对他的“玩笑”,你连发火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发火就是你开不起玩笑。
除了职场恶臭,另一种尴尬场景就是你和父母一起点外卖时附赠了这个垃圾东西,在父母羞涩的眼神下你只能苍白地解释:这是一次性手套,只是手套。
更可恶的是,它还让你防不胜防,原本以为在点外卖时备注了【不要手套】就可以逃开这一次恶臭袭击。
殊不知早已出现了人传人现象,恶臭包装早就不止是一次性手套。
所以你看到写着“这湿度,好爽”的湿巾;
哪怕你不用湿巾,也难免会遇到写着“欲罢不能”的辣条;
这种打恶臭擦边球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总会变着花样地把一些东西塞进这个正方形的小包装里,让你看着食物没了食欲,想发火又无处发泄。
姐妹们可能会好奇,这种一次性手套究竟从何而来?
好像突然有一天,全国的外卖都开始送恶臭的一次性手套了。
2011年某个名为“宴遇”的餐厅首创了这一模式,餐厅创始人将湿纸巾的外包装设计为避孕套同款,将logo部分改为了拼音的“yanyu”。
“yanyu”与它的外包装,很容易会让人联想为“艳遇”和“套”,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餐饮人把目光聚焦到了这个垃圾创意点上。
餐饮人嗷嗷兴奋,口味和商业模式学不了,学人的炸裂包装不就是上个淘宝的事儿吗?
在他们心里,抓住了这种恶臭包装就等于抓住了成功。
这一行为被网红店“叫了个(炸)鸡”发扬光大,中国汉语的博大精深与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吸睛的道路上横冲直撞。
首先是店名为“叫了个鸡”,在后期被敕令整改后才改为“叫了个炸鸡”。
炸鸡外卖盒子上印着“SM BOX”,一次性手套被命名为“极薄安全套”,对恶臭包装乐此不疲,在自以为创新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却忘了炸鸡店最重要就是口味,这种“创意”早已成为困扰与冒犯。
但俗话说得好,搞黄色,越搞越虚。
这场轰轰烈烈的闹剧遍布了二三线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后都因为口味不佳和低俗下流而销声匿迹。
到这里,我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我们不是讨厌一次性手套,更不是讨厌避孕套,我们讨厌的是这种不分场合的荤段子。
成年男女随身携带避孕套是合理的,因为这是一个成年人非常合理而又常规的私密行为。
神似避孕套的外包装恶心之处在于,性是私人领域的事,而餐饮是公共领域的事。
觉得被冒犯的不只是我,还有广大姐妹群众。
当你随机点开一个社交平台,输入“一次性手套 包装”,就能看到无数男女在为这样的包装感到羞耻与尴尬,甚至对某一品牌的抵制。
将恶俗的低级趣味摆上台面,就是无耻的性骚扰。
可能会有人拿着杜蕾斯的营销创意说:你看你就是小题大做,杜蕾斯每次都在打擦边球,可是人家就很成功啊!
杜蕾斯广告海报:出不出门,都要注意安全
因为杜蕾斯作为私人领域的性用品,无论暗示与否,都不可能与性断绝关系。
而且抛开品牌和产品来说,杜蕾斯的高明之处在于文案,他们并非像那些拙劣的一次性手套海报一样,刺耳而又露骨地大声告诉你:戴套。
这种区别就好像你在家用唱片机听音乐和在地铁里公放抖音一样,合不合适,一目了然。
即便是以打擦边球出名,靠着品牌营销被封神的杜蕾斯,也曾经翻过车。
在杜蕾斯与喜茶的跨界联合中,两家蓝V跨界联动,抖机灵地对彼此说出了“第一口最珍贵”和“一滴都不许剩”。
这样恶臭的文案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的不买账与口诛笔伐。
间接拉低了品牌调性,流失客户资源,在市场方面是一次全维度的打击,杜蕾斯更是被罚款81万元。
不是马有失蹄,而是能预期的因小失大。
所以,餐饮品牌和那些老少咸宜的日用品还有打擦边球的必要吗?
还有人会觉得自己的恶心营销创意是神来之笔,能比杜蕾斯和杰士邦更高明吗?
我们非常肯定的是,这种打色情擦边球的包装绝不是创意而是冒犯。
恶臭的包装就是没大没小、没有分寸的拙劣玩笑,况且它一点都不好笑,只会让人嗤之以鼻和敬而远之。
连低俗恶趣味的东西都能奉为圭臬还觉得是创意是玩笑的人,哪还有什么分寸与尺度,是个low穿地心的土锤罢了。
Shame for you
参考资料:
1.中国饭店餐桌上为什么总摆着安全套?-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4193977
2.杜蕾斯文案翻车前夕 - 数英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33797.html